新闻动态

提档升级培育壮大“四种经济形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动态
来源:开云全站app    发布时间:2024-07-02 03:57:09

  青海,地处偏远西部、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如何探索出一条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成功路径呢?

  今年年初青海省提出,要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35.1%提高至50.2%;新能源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电源;西北地区首个域名根服务器(L根镜像服务器)上线运行、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工信部批复,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投运……

  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努力实现自然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协同,是青海做出的重要选择。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持续推进循环经济,着力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协调共建飞地经济,以“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青海积蓄绿色发展动能,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

  大美青海,犹如画境。绿水青山,是青海不容染尘的底色。因此,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如何促进青海绿色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呢?

  绿水青山不仅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且也是自然资本。青海省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推动生态与农业、工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稳妥有序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构建保障群众稳定收益的长效机制。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环境成为未来生态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资源。

  向外走,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青电入豫”工程已经拉开帷幕,青海清洁电力将直送中原;

  向内看,青海省坚持持续推进林草产业优化升级,特色经济林扩容提质,种植培养面积已达25.4万公顷,其中有机枸杞1.2万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

  此外,青海省通过快速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不断的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等,着力打造全域绿色有机农牧业产品。截至目前,青海省已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620个,青海全省有机畜牧业认证环境监视测定面积达到461.09万公顷,是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

  生态与经济共赢,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大美青海绿色画卷正徐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青海之西,昆仑山下,盐田如块块碧玉。钾肥被誉为“粮食的粮食”,没有钾,庄稼的“腰杆”就挺不直。从用原始工具土法熬制到全自动化的水采船,青海省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循环发展的新路子。目前,青海省钾肥产业无论是技术工艺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头羊,相关产业链条正在加快延伸,盐湖产业显示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一直以来,由于青海省地处祖国内陆,工业产品的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而在价格上缺乏竞争优势。因此,青海省通过产业集聚发展,以循环经济模式延长产业链,一方面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一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应运而生。为此,青海省加快重点地区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形成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截至目前,青海全省构建形成盐湖综合利用产业链、锂电产业链、光伏制造产业链等8条产业链。2019年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414亿元,占青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5%。2019年青海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9%、30.8%、9.39%、26.5%,特色循环产业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青海省工业发展的重要阵地,2019年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东工业园区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约595亿元、650亿元、140亿元,三大园区工业总产值约占青海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产业链清晰、融合集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已经初见雏形。

  从高空俯瞰,坐落于瀚海戈壁之上的海西“飞地经济”工业园区,蔚为壮观。这个坐落于德令哈工业园的怀抱中、占地400公顷的“飞地经济”产业园区,正在为青海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着强大动能。

  飞地经济,顾名思义是一种打破区划限制,合作进行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实现青海省各地资源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3年7月,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联手在格尔木市建立藏青工业园区。至2018年底,藏青工业园注册企业已达238家,累计完成投资43.16亿元,实现产值146.38亿元。

  藏青工业园的发展,跨越了山水,破解了西藏经济发展中自然条件的制约,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发展“飞地经济”,最大的优点是“互通有无”。按照青海全省一盘棋的理念考虑,对于青海省内不适宜发展工业的果洛、玉树等地而言,“飞地经济”正在成为助推藏区脱贫攻坚的强有力抓手。

  2019年3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就“超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藏区脱贫攻坚正在从“输血”走向“造血”。

  要向高处飞,向富的目标飞,向美的地方飞,飞出价值、飞出效率,青海产业借梯登高、借船出海,“飞地经济”成为青海省“弯道超车”的强有力推手。

  5月7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数据中心正式上线。几年来,青海省大数据应用和数字化的经济蒸蒸日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创新发展之路,数字化的经济正在成为青海省高水平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海南州创客孵化园里,不懂汉语的藏族牧民群众能轻松地使用各类互联网软件,通过完备的汉藏双语数字系统,牧民可以与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直接沟通,互联网让语言沟通不再成为障碍。

  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也为青海省能源产业带来新机遇。以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为例,产业园三期全部建成后,园区大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将达到10万架,一年的耗电量为60亿千瓦时左右,实现了清洁能源就地消纳。

  2020年无疑是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从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工信部批复到西北地区首个域名根服务器(L根镜像服务器)上线日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好消息频频传出,数字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正在释放。

  躬身耕“云”,撒播“数”种,青海省抓住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有利机遇,充分的利用气候、区位、能源优势,推进实施“新能源 大数据”战略,不断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大数据与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深层次地融合。数字化的经济正在成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新手段、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途径。

  大美青海是绿色发展的探索之地、是蓄势勃发的奋进之地、是前景可期的兴业之地,“四种经济形态”引领之下,青海将迸发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