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要途径,能驱动制造业技术升级、效率变革和价值再造,提升制造业供给水平和能力,为市场创造更多新兴价值。
要优化智能化发展生态,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智能化标杆建设,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建立完善智能化政策服务、综合保障和水平评估体系,形成智能化发展良性生态。
智能配置生产要素带来量大质优的产品,智能洞察消费者需求生产更适销对路的商品,给产品添加智能化因素激发消费兴趣……智能化对改善供给支撑、加速释放市场潜力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们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智能工厂建设规模扩大和水平提升,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产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说。
“智能化是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要途径,能驱动制造业技术升级、效率变革和价值再造,提升制造业供给水平和能力,为市场创造更多新兴价值。”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数字化的经济战略研究室主任高婴劢说。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智能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实现机器人加工、柔性排产、智能设备监测、智能仓储物流等,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智能化生产模式能全面重构传统制造体系,在以需定产、全过程协同、机器预测性维护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让制造更“智慧”,从而加速实体经济效率变革。
比如,京东京造依托反向定制模式,从市场和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帮助工厂建立新的产品研发概念,深入上游生产环节,在原创设计等方面持续赋能工厂。同时,发挥供应链整合和直连工厂创新优势,提升产品“质价比”体验。在2023年“双11”期间,不少采用这种模式合作推出的产品销量火爆。
“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将更好满足市场动态变化和消费的人多元精细的需求。例如,智能音箱、智慧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品不断涌现,让我们正常的生活更加便利,也引发了包括汽车娱乐、智慧餐厅、无人超市等在内的新兴消费方式,创造更多新价值。”高婴劢说。
智能化产品既能提高消费者的亲切感、体验感和满足感,也能为企业建立与客户的实时连接,在线实现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赵刚举例说,新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因为具备无人驾驶、语音智能控制、实时联网等新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带动新一轮换车热潮。同时,汽车制造企业也可以动态获取消费者需求变化数据,按需及时改善供给支撑。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被视为扩大高质量供给的有效手段。其中,“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行业全链路智能化转型,体现在智能设计、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设备监测、智能仓储、智能物流供应链、智能营销、智能客服和智能化产品等多个角度。”高婴劢说。
工信部连续多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聚焦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等领域,重点放在智能工厂整体转型以及单个或多个制造环节智能场景的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是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也是一座屹立于世界制造业顶配水平的“灯塔工厂”。联想集团副总裁阿木介绍,在新IT架构的支持下,以排产为例,曾经需要6个小时的庞杂过程,单次计算时间被缩短至不到2分钟,排产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
截至2023年12月,全球“灯塔工厂”共有153座,其中中国有62座,占据了近半数份额。“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赵刚认为,“灯塔工厂”代表着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顶级水平,而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灯塔工厂”的国家。这些“灯塔工厂”广泛分布于消费品、汽车、家用电器、钢铁制品等多个领域,反映出我国智能工厂建设规模和质量的突出优势。
目前,各地建设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已近万家。工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其中2500多个工厂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也就是实现了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209个工厂探索了智能化升级,积极采用智能产品设计系统、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设备监测、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流车等系统,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
“在智能化转型领先行业的核心业务环节,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准。我国家电、电子、汽车、钢铁、食品等行业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据统计,电子制造业数字化装备渗透率达到72%;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率达到68%。”赵刚说。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
工业与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工信部将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中的应用,大幅度的提高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智改数转”,形成现实生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推动智能产品和装备发展。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的升级迭代,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我国制造业量大面广,在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实施能力等方面存在很明显差异,导致智能化发展不均衡、进程不一致。各行业智能化发展模式、路径、重点也各有侧重,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简单模仿复制。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调研显示,我国实现单点智能或深度智能化的制造企业还远远不足,具备产业集群服务能力的智能化平台明显不足。很多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仅限于车间、工厂和企业内部,亟待建立健全产业互联网智能化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供应商、物流商、渠道商和客户的产业链协同。此外,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投入少,应用程度低,转型成果不突出。
赵刚认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将全方面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5G+远程操控、工业数字孪生仿真、智能机器人、数字工程师等新技术将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跃升。产业网络站点平台将全面整合全链路数据要素资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协同,不断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优化。国产芯片、高端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不断深入,将突破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卡脖子”问题。
“应重点在立标准、强服务、建生态等方面有所突破。”高婴劢表示,要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应用场景标准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培育发展面向智能化需求的架构设计、系统集成、产品定制、场景建设、运营维护等解决方案,切实解决用户企业“如何智能化”“怎么智能化”的问题。要优化智能化发展生态,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智能化标杆建设,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建立完善智能化政策服务、综合保障和水平评估体系,形成智能化发展良性生态。(黄 鑫)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完整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一处“百姓健身屋”,群众在健身。利伯曼说,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再有太多活动,但保存能量的进化本能任旧存在,因此不想体育锻炼“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一段时期,维生素D被说得像是一种“灵丹妙药”。一个世纪前,人们开始用维生素D来治疗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儿童疾病,会导致骨骼脆弱和变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月13日,由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大赛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赛。
12日,中国海油公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落地场景非常多,从挖掘客户痛点需求,到提供完整端到端的技术、产品、平台方案,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让人工智能助力美好生活。
未来,我们计划在天津建立一个气象中心,用我们自己的数据,为全世界用户更好的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
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科普场馆类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无论是颠覆性技术自身的创新突破,还是利用颠覆性研发技术新产品、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会更加强劲。
闫建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围绕紫杉醇生物合成及相关工作,他带领团队钻研了近10年。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单分子自由基中量子自旋转换的调控》为题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如何进一步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如何充分的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进行探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从AI、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推动生产力革新突破,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商业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已成为数字化的经济领域的新兴起的产业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仍不完备。建议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建安全完备的AI治理政策体系。